| 
   
   
   
   
    | 
 
 
                
                  | 
                
				  
				  
				  
				   | 
                 
                
                
                  
                    
					
										
                      
                        
                          |   | 
                         
                        
                           | 
                              于山在福州市区内,海拔58.6米。而我谓之高高于山。
 
 
 于越先祖步先程,① 九仙炼丹寻长生。② 继光抗倭垂青史,③ 廷锴竖旗扬美名。④ 古榕漫漫肝胆照,⑤ 醉石沉沉脊梁挺。⑥ 文武皆展爱国志,⑦ 于山忠魂高天灵! 
 
      ①相传,战国时期有一支于越族在此居住,因而将这座山取名为“于山”。
 
      ②于山又名“九仙山”,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大唐福州定光多宝塔记》:相传为汉代何氏九兄弟炼丹修仙的地方,至今还存有炼丹井等古迹。
 
      ③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继光奉命率兵支援福建抗倭,班师回浙江时,福州官绅在于山平远台设宴接风,勒碑纪其功。
 
      ④民国22年秋,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等人曾在精舍召开秘密会议,筹备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打出抗日的旗帜。
 
      ⑤岩隙间有株古榕树在福州十大古榕中名列第三,垂须屈干,悬立倒挂。岩石旁的躯干构成一个形象的龙头,嘴边还垂落龙须,而树根则错落有致地重叠交缠,像足了凤尾。进步人士在古榕树下研讨革命事宜。
 
      ⑥相传戚继光抗倭胜利之后,在平远台庆功,酒后散步行至此,卧寝石上,故号“醉石”。
 
      ⑦辛弃疾任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期间,曾在重阳节登上于山万象亭作词;北宋年间的状元黄裳,在政和年间在于山天宁万寿观(如今的九仙观)负责镂板刻印《政和万寿道藏经》,是我国历史上官府刊印的第一部《道藏》。于山还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1911年辛亥革命时,革命军就以于山作为总攻阵地,前敌总指挥部也设在山上。著名左翼作家郁达夫在进行抗日反蒋活动。
 
                                       2010年8月29日下午                                         于福州机场候机室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