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海南橡胶(601118)登陆A股市场之际,海南日报记者在上海采访了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橡胶)董事长王一新。
记者:海南橡胶上市,引起投资界对中国天然橡胶行业的关注。中国天然橡胶产业现状及前景如何?
王一新:天然橡胶与煤炭、钢铁、石油并称为四大基础工业原料,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有人说,没有天然橡胶,飞机上不了天,轮船下不了海,汽车上不了路。
除此,天然橡胶还是热带农产品。我国热带土地有限,主要在海南岛和云南西双版纳。这使我国天然橡胶年产量维持在60万吨左右。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对天然橡胶需求直线上升,我国年消费量已达3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1/3,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对外依存度达80%。正因如此,国家将天然橡胶列为战略物资,国务院多次下文给予系列政策支持。
记者:很多人对海南橡胶并不熟悉,您能否介绍一下?
王一新:海南橡胶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资源拥有者和控制者。公司已拿到海南岛非常宝贵的353万亩热带土地长期种植橡胶,也是世界橡胶企业中种植橡胶面积最大的企业。 |
|
|
|
|
|
公司还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32万吨,公司的13个现代化加工厂遍布海南岛。海南橡胶还是中国天然橡胶行业的开拓者和行业领军者。经农垦前辈近60年的开拓和努力,在天然橡胶行业已形成配套的技术体系,从种苗培育、种植管养到加工技术,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公司曾参与国家多项技术标准的制定,“宝岛牌”商标在业内声誉高,5号标胶已成为上海期货交易所指定的实物交割橡胶品种。
记者:2008年底,天然橡胶价格有过剧烈震荡。天然橡胶价格走势对公司持续盈利能力有何影响?
王一新: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全球大部分天然橡胶企业亏损,我们公司2009年仍盈利2.8亿元。赢利能力主要取决于三方面要素,即控制天胶资源的数量、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
海南橡胶已从资源拥有型向资源控制型转变,控制资源能力逐步增强。从成本角度讲,公司把80多个分公司重组成20个,人员只出不进,橡胶成本每吨下降3000元。从市场价格角度看,近十年市场价格基本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天然橡胶作为重要农产品,脱离不了农产品的定价机制,而目前国内其它农产品都进入价格快速上升期。原来计划经济下,橡胶价格是被控制和扭曲的。现在则是全球市场定价,是一种理性回归。
综合以上3点,我对海南橡胶赢利前景比较有把握,有能力为投资者提供稳健回报。
记者:能否透露一下海南橡胶下一步发展战略﹖
王一新:海南橡胶确定了内涵和外延式发展齐头并进的发展战略。
首先要把现有的353万亩土地价值提升起来。海南雨季多,为了下雨天也能割胶,防雨帽的推广,对增产非常有效。气态割胶技术,能有效保护胶树和快速提升产量。这两个都是“短平快”项目。通过募集资金对现有老胶园更新改造,每亩产量可显著提升。这些内涵式发展措施,将使公司未来5年产量至少提高5万吨。
在海南岛拿出更多热带土地种橡胶,不太现实,外延式拓展是必然的。在海南岛,公司目标是把民营胶资源控制在80%左右。公司今年已控制云南3万吨的资源,明年希望增加到7万吨。后年公司将开始挺进东南亚和其他国家,将在国外橡胶资源控制方面,有实质性作为。
记者:海南橡胶脱胎于海南农垦,海南橡胶上市,对海南农垦改革有什么意义?
王一新:海南农垦是中国第三大农垦,占海南岛1/4土地面积。2008年6月1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门研究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并出台指导意见,明确了海南农垦改革的方向是政企分开、社企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过3年努力,终于真正实现了政企分开。
海南橡胶上市的过程,也是实现企业机制蜕变和流程再造的过程。海南橡胶的成功上市,是为海南农垦改革占领了制高点,抢占和开辟了市场经济的第一块阵地,成为农垦集团内其它企业的一个标杆。改革没有回头路,海南橡胶将引领整个农垦集团,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冲锋陷阵。因此可以说,海南橡胶上市,开创和改变了海南农垦的历史。
另外,我想着重强调的是,海南橡胶上市,是所有海南农垦人共同努力和奋斗的结果。海南橡胶继承了三代农垦人开拓的橡胶产业基础和生产技术,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继续振兴农垦事业。我们用了12个字作为口号:海南橡胶,传承卓越,续写辉煌。
(孙乐明 吴仕博)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