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曾当过下议院议员的政治家阿克顿勋爵,说过一句传世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绝对导致腐败。”这可能是被引用最多的一句政治学名言。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阿克顿的这句话,原本并不是用来针对政客,而是用来针对教会。
无论如何,接下来的100年,这句名言成了政治学上最严厉的警告,让人警惕政治集权带来的危害。这句话的力量,在于言简意赅,一矢中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但其中牵涉的哲学思想,却肯定不是第一次被提出。权力需要受到制约,否则便会带来滥权的危险,政治哲学大师如洛克和孟德斯鸠,在此前200年已经提出过类似思想。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的理论,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属3个不同的独立机关,好让三者互相制约,取得权力的均衡。这对于1787年制订的美国宪法,有着明显影响。
这些人背后的想法是,人性本恶,有腐化、作恶的倾向,因此得加以提防。民主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人民,不让他们被执政者的专权及滥权伤害。民主未必能够令人民当家作主,却让人民无需使用暴力就能罢免及撤换统治者,成了对权力的最佳制约。
哲学家波普尔指出,自柏拉图以降许多人都在问:“谁来统治﹖”他却认为真正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设计出一种政治制度,令无德或无能的领袖不会对社会带来太大的破坏﹖”
民主不是一个“择优”机制,而是一个“排劣”机制。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曾感慨:“权力乃是终极春药。”掌握权力的人,会陷入一种非常的亢奋当中,容易上瘾,难以自拔,不会轻易放权,遑论自行制约。这句话见于1973年10月28日的《纽约时报》,当时正是基辛格的“老板”、美国总统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而陷入泥沼的时候。
如果没有民主,如果对权力缺乏制约,最终将出现乔治·奥威尔在其名著《1984》中所说的境况:“权力不再是一种手段,它反而成了一个终极目的。人们不是用专制政权来捍卫革命成果;而是通过制造革命巩固专制政权。为了迫害而迫害;为了实施酷刑而实施酷刑为了权力而权力。”
半生致力捍卫西方自由世界的丘吉尔,自己也曾吃过民主的苦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自信满满的丘吉尔,原本以为凭借自己在大战中的卓越领导和功勋,必定能带领保守党在1945年的大选中胜出。结果恰恰相反,保守党只获得197席,工党却赢得393席,这位战争英雄出乎意料地被人民抛弃,被迫卸下首相一职。
丘吉尔毕竟是一位饱历风霜、洞悉世情的智者,所以虽然吃了民主的“亏”,后来心平气和时,还是说了充满睿智的话。
那是1947年11月11日,他在下议院发表演说。当时他尚未卷土重来、第二度拜相,仍是在野之身,却没有心存怨愤,反而为民主说了一段十分中肯的话:
“在这个充满罪恶和苦难的世界中,人们已经并将继续尝试形形色色的政府模式。没有人会假装说民主是完美的,或者全是智慧。但确实有人说:民主是所有已经不断被试验的政府模式中最不坏的。
今天很多对民主不存好感的人,都会如数家珍,把民主、普选的坏处,一一道来。但这些人在反对民主之余,却没有把非民主、专制政体的祸害,拿来与之作一详细、公平的比较。丘吉尔的名言,无疑是对此问题的一个最好回答。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