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董卓进京,坏事做尽,国人皆曰可杀。曹操聚十七镇义兵,几番厮杀,都无损其毫发。反而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王允,竟然将董卓活活玩死,不能不让人叹一声钦佩。
演义中王允的出场,并不轰轰烈烈,一个和事佬的形象。董卓设宴,议论废立之事。座中丁原、卢植反对,卓怒,拔剑欲杀。司徒王允曰:“废立之事,不可酒后相商,另日再议。”于是百官皆散。休要小看了这一柔软的态度,往往在这样剑拔弩张的时刻,需要的恰恰是理智。
理性归理性,但要如何拿下董卓,他也没辙。接下来发生了曹孟德献刀谋刺董卓事败而逃,三英战吕布且战且走的局面。董卓更加骄横,百官尽皆震怖。王允终于明白,对于强敌,不能明攻,只可暗取。于是设下一条神鬼难料的连环计。
王允本人自然是幕后总指挥,台前表演的是大明星貂蝉。俩人的配合,可谓天衣无缝。本来,一块肥肉要拴住一虎一豹,这种常人看来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却被他们做到了。
贵为公卿的王允可以给自己府上的歌妓貂蝉“叩头便拜”,说着说着,还“泪如泉涌”。不仅彰显其对汉室的忠心耿耿,还体现了大丈夫的屈伸自如。
接着紧凑安排两次宴席,先对吕布说“方今天下别无英雄,惟有将军耳”;后又对董卓说他夜观天象,汉家气数已尽,由董太师继位,“正合天心人意”。见人讲话,见鬼打卦,足见权谋机变,老奸巨猾。
一女许二夫,一马配二鞍,王允敢于不按常理出牌,是他拿准了普天下男人的弱点。但凡世上男子,少有能抗拒美色的,何况是绝色。果然,吕布的表现是“欣喜无限”;董卓则赞曰:“真神仙中人也!”王允又最懂得,男人一旦对美女怦然心动,接下来必然会一桩接一桩地干蠢事。
中间他那恰到好处的装聋卖傻、故作惊诧、加油添醋、点火煽风,真是炉火纯青,滴水不漏。对手的一举一动,事态的发展进度,全在他老人家的掌控之中。
貂蝉的配合也很重要,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貂蝉竟能在两个位高权重的男人中间穿梭博弈,不仅游刃有余,甚至有创造性的发挥。
本来,取下董卓首级,王允大功告成,堪称匡扶汉室第一功臣,接下来他应该大有一番作为的。只可惜,人无完人。政治家所要求具备的深谋远虑、远见卓识、深邃目光、宽广胸怀,他根本谈不上。
王允大权在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杀蔡邕。蔡邕多才多艺,在当时名气很大,本质上却是典型书呆子一个。董卓身死,举国都拍手称快,惟独他跑去抚尸痛哭(裴松之注引《后汉书》说他并未抚尸痛哭,只是在王允面前“有叹惜之音”)。许多人为蔡邕求情免死,都没有用。其实,天下正用人之际,王允竟不能容人,凡附卓者必诛,此大败笔也。
董卓原部李、郭、张、樊,见大势已去,上书告饶。此时的王司徒,本应审时度势,四人皆虎狼之辈,又拥有重兵,不说加以收编,至少也应采用安抚之策,稳住局面。然而王允却掷下狠话:“今虽大赦天下,独不赦此四人!”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大树特树对立面,导致四人率大军合围长安,十日城破,“诛允及妻子宗族十余人”,进而欲逼宫弑君,酿成“李郭之乱”。
仅有谋略机巧,没有政治家的胸襟,纵然机关算尽,只能成其一二事,断然成不了大业。陈寿作《三国志》,董卓、吕布有传,而王允无传,只是在别人的传记里出现,可见分量还是不足。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