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关于文化—团队—品牌的辨析我曾有过专门论述。海马第三次创业的核心是学习创新,在追求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塑造海马品牌。
好比一个行业,名声好坏,需要长期地“听其言,观其行”。靠时间赢得认可,拿人格兑换尊严。白衣天使的医务行业近几年声名狼藉,因为他们大面积收回扣、卖黑药。原本是治病救人的生命守护神,变成了谋财骗钱吃病人。无冕之王的记者行业也逐渐不再受人尊重,原因是害群之马不断壮大。大批捕风捉影、编造是非的狗仔队不算,吃黑饭的“道上人”也在迅速增多。原本是百姓的喉舌,变成了社会的“黑哨”。
儒学中的“贤良”有两个代表人物。一个是长门长子,忍辱负重、感恩孝悌、责任为先。另一个是良家妇女,相夫教子、素面朝天、无私贡献。总结几点:一叫没有责备有责任,二叫没有奢气有志气,三叫没有文凭有文化,四叫没有学历有学问。 那么海马的人文形象定位于什么呢?我们要给海马注入什么样的灵魂呢?
产品是企业的生命,产品是品牌的载体。研发是产品性价比之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源,也是品牌灵魂的生命起点。因此,全局之重在产品,产品之魂是研发。
目前,我们的公司架构并不是完美的“哑铃”型。近五年来,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我们都坚定不移地加强研发队伍的建设,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我们这支年轻的队伍仍然需要积累,需要全体员工的坚强支持和精心呵护。
现在,外国品牌都在往上走,低端市场让给了自主品牌。可是,自主品牌却忙了个热闹,赚了个吆喝,旺丁不旺财,还急着出口务虚名。多数的结局可能是浪费了公家的资源,砸坏了自家的牌子。
海马也要尽快进入低端市场,但必须是品牌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我们不主张“小批量、多品种”、“东方不亮西方亮”。我们钱不多、人手少,不要跟风或随便出击,要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想好看准下手快,干一个,成一个,精一个。
我曾经提出“经济规模”和“规模经济”的理论,很少有人研究它的经济学含义,但业界的实证已越来越多。半瓶水的专家常拿“规模”吓唬咱,但“规模”逐渐不灵了。先有福特,再有通用,去年大众也被保时捷控股了。有规模不讲效率,黑白通吃,早晚玩完。而没规模的奔驰、宝马、保时捷越来越厉害,就连马自达也不再主张规模了。原因是什么?坚守自己的客户层,先做精、再做强、不做大。打的是品牌战,玩的是文化牌,对手永远别进来。
你说海马怎么打?千万别务虚,过分追求市场占有率,过分追求销量排行榜。我们要追求品牌效益,找到我们的客户层,想法让人家认可咱。我们要学习马自达,跟着老师干,贴近市场走。填平马自达留下的低价空间,先当好马自达的“配角”。内部追求“平台少、型号多、成本低、效益高”;外部追求“价位低、质量好、牌子硬”。
海马品牌的开发要立足于几个方面:一是整体规划和系统解决方案。要找准客户层和市场定位,成套路出击。二是技术来源和知识产权。咱不搞小偷小摸,也要注意自己防盗。三是产品性价比和市场潮流,拿出好看好使又便宜的东西。四是品牌定位与市场呵护。这要求销售公司进行系统的策划,培育品牌的放大效应。五是可持续优化与体系效率。平台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开发部门专业科室建设要跟上,及时吸收新的技术创新,并植入我们的品牌。同时,供应商和销售商也要确保同步良性发展。
我们已经用了三年时间,全面国产化,开发新车型,建设发动机。每个硬点给足了权,投够了钱,搜索行动,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因为咱保的是质量,创的是牌子。现在产品研发工作要加大力度,要在管理创新上下功夫,要跟上企业的发展速度。广开思路,多渠道推进。坚持在合作中学习,坚持在发展中积累。
古人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名声”二字强调的是社会道德。海马品牌不仅是大伙的票子和用户面子,而且是我们的“名声”,更是这个时代的民族责任。这就是海马品牌的定位。
(作者为海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海企联、海企协执行会长)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