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时下,在一些场合,常常听到有人慨叹:“过去,一首诗可以使一个诗人一举成名,名满天下;而如今,这样的情形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而不会在现实中再发生了。”是的,今日诗歌,无论诗人们怎样努力,也难以再现昔日的辉煌;即使一首诗手法高妙令人叹赏,也很难再产生超出诗歌和文学界之外的影响。
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诗的作者和受众骤减,诗歌的传播范围变得狭窄,诗的写作和阅读越来越成为寂寞的少数人的行为。这种局面迄今未发生大的改变。诗歌为什么会走到今天的地步?
这个时代不是诗的时代了?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自新诗诞生以来的情景。五四运动催生了新诗,五四时期也涌现了一大批著名诗人。接下来,上世纪20年代、30年代、40年代、50年代……每个年代都有众多名诗人出现,而且根本用不着间隔十年,有时三五年、有时一二年,都有一些诗人进入人们的视野,他们的诗作也被人传诵。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的诗歌,虽然艺术性淹没于政治性,但仍然有诗歌的力量在地下和民间积聚着,直到70年代后期出现又一次大规模的喷发,一大批青年诗人脱颖而出,成为名诗人。而海子,就成了七八十年代涌现的这批名诗人中的最后一位。海子是一位天才的诗人,也是一位敏感的诗人。他在冥冥之中似乎预感到了随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诗歌的抒情会显得苍白无力;他似乎预感到属于诗人的或者说体现于诗歌精神之中的想象与梦想、忧伤与浪漫将不见容于这个社会。
过去常有人从写作者——诗人身上寻找原因,似乎是诗人自己不争气,造成了读者对诗歌的疏远和诗歌市场的萎缩。其实这是不公平的,诗人们对此也是难以接受的。我以为,导致诗歌退出中心、走向边缘的,是一种强大的难以抗拒的社会力量。具体说来,应是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使得今日诗歌风光不再:社会转型和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对人的诗意情怀的侵吞与伤害;娱乐方式多元化造成的冲击;伴随诗的“载道”和意识形态功能的淡化而出现的诗与社会、大众关系的疏远;在社会变革背景下,实用主义和物质至上观念弥漫于当今社会,诗歌因其物质层面上的“无用”而遭到社会和公众的普遍忽视。
就此而言,似乎可以说这个时代已经不是诗的时代了。但是,这个观点说出来之后,我又感到茫然和困惑:这个时代,难道真的不是诗的时代了吗?在时代的浪潮冲击之后,诗歌在生活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我们还需不需要诗歌?诗歌在现如今的生活中还能发挥怎样的作用?这都是时常萦绕于我的脑海的问题,而且我觉得这也不单单是诗歌的问题。
也正像诗人西川有一次和我闲聊中所慨叹的那样:现在的诗人再怎么做,也都没有用了。
当然,我们所说的名诗人,应该是指那些进入了公众视野的诗人,而不是像现在一些诗人自封的诸如著名诗人、杰出诗人、一流诗人、国际级诗人之类。
名诗人不见了,而别的方面的名人可能就多了。
这个时代,什么人增多了,什么人减少了,似乎值得我们去想一下。我们也可以试着回答。比如,我们可以说,这个时代,活跃于媒体的名嘴、名主持人增多了,IT界的名人增多了,商界的知名人士增多了,有绯闻的名演员增多了……我们可以说,这个时代,名校增多了,名师减少了;外出的人增多了,在家的人减少了;躁动的人增多了,安静的人减少了;聪明的人增多了,傻瓜减少了;有想法的人增多了,思想家减少了……这些问题,看起来似乎和诗歌没有关系,其实不然。现实世界是诗歌赖以生存的环境,不能不影响到诗歌这样的艺术形式。诗歌的现状,名诗人的缺失,都与此有关。
在我心目中,诗歌是一种梦想的形式。因为是一种梦想的形式,它便一直陪伴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潜滋暗长,不断地散发着芬芳、播撒着能量。
因为是一种梦想的形式,所以我们看到,尽管诗歌在现代生活中遭遇着种种困窘,诗人也遭受到来自现实的挤压,但无论如何,诗歌依然是高悬于我们头顶的日月星辰,它抚平我们的忧伤,慰藉我们的心灵,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诗歌在物质层面上是无用的,而在精神层面上是有用的。诗歌的功能和作用是一种“无用之用”或“无用之大用”。这也正好符合我们对艺术本质的理解。任何形式的艺术,就其本质而言,都是“无用之用”。
在当下社会,我们提倡诗歌精神、积极传播优秀的诗歌作品,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看当今社会中一个个忙碌的、奔走的人,正应了司马迁所说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现代人充满智慧、聪明绝顶,但却有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做梦的能力;而诗歌或许有助于恢复人的做梦的能力。
诗歌教育,是我们在关注现实也着眼于未来时所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阵地和领域。当前诗歌教育严重滞后,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诗歌审美理念和诗歌创作实际。通过加强诗歌教育,把广大青少年朋友原有的、被这个功利世界所剥夺了的想象的能力、梦想的能力还给他们,该是一件功莫大焉、值得去推动的事情。拿升学考试来说,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在语文试卷的作文写作中,不允许考生写诗(其常见说法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仔细想想,这种一刀切的硬性规定其实是荒唐的,它阻塞了一些具有诗歌梦想能力和诗歌表达天赋的学生通过考试崭露头角的机会。现在,这种规定是到了该松动一下的时候了。诗歌作为对创新、创造和想象力有着极高要求的艺术形式,其艺术语言迥异于日常实用语言。成人、老师的审美力和判断力面临着挑战。如果我们没有能力从本质上把握诗歌的特点和规律,便有可能对一首充满创造力的诗做出误判。
同时,在当今社会,我们也要去除名诗人情结。名诗人的出现,本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诗歌既是一种梦想的形式,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发挥着独特的无可替代的“无用之用”,那么我想,一方面,我们寄希望于更多好诗的出现,给我们以阅读的快乐和精神的提升;而另一方面,作为现实中的人,只要我们能够获得诗意的情怀,实现诗意的栖居,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