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总版期号查阅
总第
 
 
2014年5月30日 星期
总第371
     
1960年代大饥荒全家闯关东
 
    “闯关东”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迁徙人数最多的移民运动,特指清朝顺治年间到中华民国年间,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贫苦百姓去关东(山海关以东以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三市一盟)谋生的历史。300多年间,千万人为求得一线生机,离乡背井,逃荒东北。1960年代,山东等大饥荒重灾区的老百姓为了活命,又重蹈了祖辈之路,以“盲流”身份“闯关东”。本文通过一个亲历者的记忆,续上了一段鲜为人知的“闯关东”的历史。


移民马上就得走


    1960年大饥荒时,我在离城十八里的中学读书。家里父母领着两个妹妹每天连喝口地瓜面稀汤都难。因为饿,两个妹妹偷了好几把大马车上运往梁山的棉花种,吃得上吐下泻差点丢命。二妹浮肿眼看危险,这时,黑龙江运来了成坨的糖渣,她们熬过来了。
1960年5月初的一个下午,突然,父亲匆匆忙忙来找我,拉我到墙下,神色慌张道:“移民!今天批准了咱家移民下关外,你赶快……明儿一大早到济宁上火车……”父亲语无伦次地解释道:“这是最后一天了,有一家成份不合格不让走了,你娘差一点磕头,求了这个活命的门路,你快去弄转学,还有户口!我得走,家里乱了营了!”


    我惊愕半天,回过神后,赶紧去开转学证、开户口。忙完这些回到宿舍,同学们都睡了,鼾声可闻。


    第二天天一亮,我背起行李夹着书包就要走,生活委员说,早饭还有我的份儿。我吃着一把黑地瓜干儿,和同学们简单说明了情况。顾不得话别、竟没有留恋,我连班主任也没再去找,直接向家狂奔。


    往北三里路,就是我的老家前店村。时间再紧,我也得告诉我那孤苦伶仃的大娘(伯母)。进门喊了一声大娘,一看,哭了一夜的大娘都坐不起来了。她户口没和我们在一起,走不了。我扶着大娘道:“咱逃几口算几口吧,插下脚了,我就来接你……”匆匆话别后,我跳过矮墙,拔腿就跑。


    半路遇见了赵家三妮儿,她远远就喊:“哥,你家人都上书院操场了!快,可别赶不上!”


    我赶紧直奔书院小学。操场上,男女老少、包袱行李,你喊我叫、卡车突突,一家一窝。满眼是人又谁也找不到。突然,我听


    到父亲的声音:“你才来呀!”我这才看见坐在行李上抱着小妹的娘、拎着被窝的大妹。


    我家排号的车早就安排别人走了。管事的正训我父亲:“啥?人没齐你别走了!”刚好我也到了。好说歹说,突然听那人大喊:“上这辆!”我们赶快捡锅抓碗,扶老递小,爬上已经拥挤不堪的大卡车。没等站稳,卡车猛地启动,一车人顺势一个趔趄,就这样,卡车鸣着长笛,摇摇晃晃驶出了人海,驶向火车站。


路上走了三天


    我没见过火车和火车站,不知道还有什么卖票处、候车室。我们就在一个望也望不到头的大席棚里,用行李围个圈儿把家安下。究竟多少家庭多少人口,什么声音、什么气味、什么时候,灰蒙蒙一片无处找寻。


    天黑了又亮,亮了又黑,昏沉沉蜷着身子正想打盹儿,忽听有人大喊:“赶快!要走了!”紧接着大棚里炸了窝。人们扛着、背着、拽着、搀着,摸黑跟着人流踉跄着跑。不知跑了几里地,忽然在灯光里,看见一长溜火车“房子”,赶紧你拽我爬地上去。听说,这就是闷罐车。


    有人高声点名,有人爬上爬下清点几家几口;有人告知死窗户不透气不能关门,关门怕闷死人,开门又怕孩子掉下去就没命……惊恐、好奇、喊叫;一家一堆,伸头、竖耳、斜觑。突然嗷的一声长鸣,咔嚓一震,火车动了。远处的灯光在往后撤,凸凹的黑影也往后撤。


    火车走走停停,人们睡睡醒醒,不知过了哪省哪县。山海关在哪里呢?一代一代求生的山东人逃到关外,下煤窑,进密林,刨黑土,淘黄金。只要越过山海关,也就看见了饭碗。


    不知不觉,车已到了大虎山。慢慢悠悠停了站,说是都下车,要开晌饭!啊?还开饭?


    偌大的站台,每隔几步就是一个放饭的点儿。每人放给两个花卷,半碗炒西葫芦瓜。这得有两年没见过白面干粮了吧!谁家吃过这么香的炒菜啊!还不要钱哎!


“不着急,慢慢吃”


    我们的落脚地是辽宁清原县英额门公社孤山子大队。这里早就做好了接待移民户的准备:每五家腾出一户的房子,安排了锅碗瓢盆,准备了柴火,烧热了炕。朝大道的后窗屋子,天天晚上都要点上煤油灯,随到随接。


    5月11日,火车停在了英额门小站,我们就在这里下车。等在那里的秧歌队唱起了“二人转”,几挂马车直接上了站台。也许是赶车人豪爽,也许是等得不耐烦,他们见人就叫上车,见东西就往车上拎,掉头就往站外赶。出了站,离了镇,上了道,过了冈,进了一个村子。


    有人喊:到食堂吃饭去!走进一溜四间草房的饭厅。按照东北当地“坐席”的习惯,四个人一桌,一盘一盘地上菜,土豆丝、白菜片儿、干豆角、酸菜粉……管吃管添。汶上劝客人是“快吃啊”,这里劝客是“不着急,慢慢吃”。我们“慢慢”地风卷残云吃完了席,谁也没在意队长讲了什么话,又拖儿带女、疲惫失态地去找还不太记得的“家”。


    我家就住一位姓袁的大娘家。老两口解放前从山东曲阜逃荒过来,我们认了老乡,人生地不熟,全仗他们照顾了。


    队里按人口发了饭票。我和父亲天不亮就去食堂吃早饭,然后跟着“打头的”去种地。山上树绿,沟里水清。落叶松新叶的芳香沁人心脾,大雁也忙着往东北飞。中午有大马车送饭,大笸箩里盛着高粱米红小豆干饭,散出的香味能把人打晕。我相信,我们真的从人间来到了天堂……


    转学那天,一轮落日正要沉下,学校大喇叭正播放歌曲,恰好是电影《铁道游击队》插曲那句“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我心里忽然一阵酸楚,眼泪泉涌。


    关里、关外,挨饿、饱饭,生活突变、环境突换,不认识的人,不会说的话……一起涌上心头。


    这里的中学粮食够吃,高粱米小豆饭随便买,偶尔有馒头、米饭。我又一次享受到天堂的美好,忘了一顿一把又苦又涩的发霉地瓜干儿,忘了地瓜秧子、糖萝卜渣,也忘了大娘吃粗谷糠上不了厕所。


    吃了半年的饱饭后,转眼到了移民户经历的第一个冬天。“瓜菜代”、低标准开始了。移民户不止一次经历过挨饿的滋味,自认为比当地户有扛劲儿。转到来年,山变青,树变绿,沟沟岔岔的野菜长出来,日子就好过了。


    日月轮替,倏忽半个多世纪。老一代移民所剩无几。有的人如父亲,到死也没能再回汶上。我也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三十多岁了,才回家去探望病重的大娘。


    孤山子村东面向阳的山坡上,疙疙瘩瘩多了些移民户的坟茔。


    清明、鬼节,纸灰如蝶:除夕、元宵,烛火明灭。移民户的下一代和下一代的下一代,已经是地道的东北人了。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海南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制作维护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南海大道9号明光国际39楼 新闻热线:0898-66538925 [使用帮助] [版权说明]  
   第001版:头版
   第003版:第一阅读
   第004版:重磅新闻
   第005版:特别关注
   第006版:城事播报
   第007版:热点酷评
   第008版:城事播报
   第009版:社会广角
   第010版:社会广角
   第012版:社会广角
   第013版:热线
   第014版:天下
   第015版:中国·焦点
   第019版:关注美军撤离伊拉克
   第020版:美军撤离伊拉克
   第022版:体育新闻
   第023版:财富·综合
   第024版:财富·综合
   第025版:南国彩经
   第026版:天天悦读
   第027版:早茶·连载
   第028版:健康搜索
   第029版:网络热点
   第030版:娱情星事
   第032版:光影视界
 海南企联组织企业赴海南储备集团参观座谈
 海南企联百强工委主任(扩大)会议在南航大
 衷心感谢以下单位赠送乔迁之喜祝福花篮
 扎实开展作风建设专题学习会
 我会举办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与仲裁制度优势讲
 新址新貌 共赴新章
 新址为基 初心为责
 迁新址 启新程 筑新篇
 海南企联组织百强企业出席粤贸全国R
 海南企联乔迁新址 开启发展新篇章
 海南企业家大讲堂(第十一讲)在海南农村商
 2025年海南省集体协商“集中要约行动”
 省委社工部、省国资委深入海南企联开展联合
 海南企联中小企业工委主任(扩大)会议胜利
 巾帼逐光 绽放“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