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总版期号查阅
总第
 
 
2014年7月15日 星期
总第374
     
冯海宁:用于民生的国企红利为何这么少
 
    去年国企收入超千亿,只有65亿用于民生,这样的强烈反差令人吃惊、不解甚至不满。众所周知,公众作为国企的实际出资人即股东,有权获得合理分红。根据有关规定,国企分红是按照年度净利润的一定比例上交红利,虽然国企收入千亿不等于净利润千亿,但分红结果仍然与公众期待有很大距离。


    直接用于民生的国企红利为何这么少?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笔者以为,应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其一,去年国企上交红利的比例仍偏低。2013年中央国资预算收益上交比例分为15%、10%、5%和免交四类。其中的特例是,中国烟草总公司税后利润收取比例提高至20%。国企上交红利太少,自然用于民生支出的钱就少。从今年起,在去年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有望增加民生支出。


    其二,缘于国企分红制度不完善。尽管2007年出台的《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让国企从不分红到分红,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国企上交的红利具体怎么分配,相关制度则没有明确规定,国企上交的红利就有可能是“内循环”——以其他方式返还给国企,或者用于其他支出,留给民生的支出自然就很少。


    其三,股东权利缺乏应有的保障。公众作为国企的实际出资人、股东,按理说应该享有股东的相关权利,比如说知情权、监督权、盈余分配权等。但坦率地讲,公众作为国企股东,权利基本没有得到任何保障,国企红利多少用于民生,股东没有参与的机会。如果不改变股东的权利现状,恐怕国企收入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很难合理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央企收入用于民生支出少得可怜,地方国企收入用于民生支出同样如此。以广东为例,据广东省国资预算案,2014年省属国企收益上缴给公共财政近16亿元,真正调入财政支持民生的仅约3.3%,绝大部分仍将以各种名目“返还”给企业使用。而从审计部门披露的审计结果看,不少国企违规发放福利数额惊人,而且是“屡审屡犯”。


    在笔者看来,国企分红只有专注于民生才更有意义。这是因为,国有资产是全民所有的公共资产,国企分红理应直接回报股东;国企改革很多遗留问题都是民生问题,国企应还账;不少国企通过垄断资源获得收入,这种垄断加剧了民生负担,应为民生减负;解决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都差钱,国企分红是解决民生资金问题的有益补充。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国企分红只有直接补助民生,才能减少资金使用问题,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笔者建议,应大幅提高国企上交红利的比例。尽管有关文件提出,2020年上缴比例要提高到30%,但还是偏少,应提高到50%以上。国企上交的红利理应“专款专用”于民生,不应分散使用,譬如,可以建立一个“国企分红基金”,所有支出用于民生。同时,应该让13亿股东真正行使股东的权利,监督国企利润流向,防止利润分配不公,规避国有资产流失。
 
 
 
 

  海南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制作维护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南海大道9号明光国际39楼 新闻热线:0898-66538925 [使用帮助] [版权说明]  
   第001版:头版
   第003版:第一阅读
   第004版:重磅新闻
   第005版:特别关注
   第006版:城事播报
   第007版:热点酷评
   第008版:城事播报
   第009版:社会广角
   第010版:社会广角
   第012版:社会广角
   第013版:热线
   第014版:天下
   第015版:中国·焦点
   第019版:关注美军撤离伊拉克
   第020版:美军撤离伊拉克
   第022版:体育新闻
   第023版:财富·综合
   第024版:财富·综合
   第025版:南国彩经
   第026版:天天悦读
   第027版:早茶·连载
   第028版:健康搜索
   第029版:网络热点
   第030版:娱情星事
   第032版:光影视界
 冷明权赴海南联通开讲“尧舜禹” 传统智慧
 海南省国资委召开2025年度党建工作重点
 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营商环境涉企历
 把握自贸港封关机遇 共促海南企业发展
 海南企联女企业家工委“双节”茶话座谈会圆
 海南企联组织召开百强企业座谈交流会
 海南企业家赴辽商务考察团收获满满
 海南自贸港企业家宣言
 携手海南企联共酿未来
 强化党建引领 提升企业竞争力 为自贸
 把握自贸港机遇 弘扬企业家精神
 扛起自贸港建设使命担当 彰显海南企业
 海南省企业联合会第三届、海南省企业家协会
 会长包洪文强调:依托多元资源 赋能企业
 海南省副省长赵峰在海南省企业联合会第三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