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有关中国企业各项费负畸重的议论一直不断。但是究竟企业费负有多重?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学术研究机构,都未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近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博士彭鹏向《法制日报》记者披露,他根据2012年、2013年公开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中国税务年鉴等资料数据统计得出,2012年中国企业的费负为13743.48亿元,2013年则为15119.83亿元,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企业费负连续两年高达万亿
究竟企业费负是指什么?按照业内通行的说法,企业的各项缴费包括行政事业费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行政许可、审批相关的经营服务性支出,以及其他涉企收费等。其中部分项目构成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总体而言,涉企收费呈现“三多”特点。“三多”是指收费项目多、部门多、数额多。彭鹏告诉记者,与国际上其他国家横向比较非税收入情况,我国在非税收入方面的排名是相对靠前的,且存在增长刚性,这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占据主导地位。
企业各项缴费占税负50%以上
工信部通过对两千多个企业的财务数据统计得出,企业的各项缴费合计为151.518852亿元,这些缴费包括行政事业费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行政许可、审批相关的经营服务性支出,以及其他涉企收费等,其中部分项目构成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而被调查企业的上缴税金总额统计为295.436575亿元,前后两者相除,得出各项缴费金额占上缴税金总额比重为52%。
其中企业最不满意的一项收费情况是,“将应由企业自愿接受的咨询、评估、检测等中介服务变为强制收取费用”,其次为“强求企业刊登广告和订购报刊、杂志、书籍、音像制品等”。
收费无依据无尺度最受诟病
据记者了解,涉企收费最受诟病的地方在于缺乏依据。实践中不乏这样的案例,即执法收费机构向缴费人常常出示的都是“政府红头文件”,更有甚者连文件也没有,就是口头告知。然而缴费人一般对此鲜有质疑。
其次,执法标准混乱问题也让企业苦恼不已。
减轻企业负担关键在地方
10月16日,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减负办)组成调查组,赴江苏就建设领域涉企收费有关情况开展调查。而早在国庆长假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减负办调查组即赴浙江、山东开展涉企收费情况调查。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针对非税收入增速过快这一现象分析认为,在当前的财税分享体制下,中央政府财力大,地方政府财力小,但是地方所负责的事权却没有减少,花钱的地方反而越来越多。当地方政府面临税收收入增幅放缓,支出规模却并未明显缩减,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仅靠收税又收不到那么多的钱,自然会想方设法打非税收入的主意。
(法制日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