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众筹,即大众筹资,具有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等特征。在美国,众筹被定义为互联网金融,欧盟委员会则较为严谨地将其称为“一种向公众公开地为特定项目、通过网络筹集资金的行为”。
近年来,众筹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形成了债权众筹、股权众筹、回报众筹和捐赠众筹四种主要模式。全球融资平台已为上百万个项目成功募资,覆盖创业、艺术、公益慈善等领域。截至2014年,全球共有1250家众筹公司,交易额达842.9亿元。据世界银行相关报告,预计到2025年,全球众筹市场融资总额将突破960亿美元。
相较于传统融资方式,众筹最大的优势是融资成本低,这为创业者和中小企业提供了极大便利。目前,影响力最大的众筹网站KickStarter已成功推出7万多个项目,筹资超过14亿美元。这些项目包括一位台湾女孩利用众筹打造的汉字教学系统“汉易”;一家通过众筹起步、主打虚拟现实设备的公司,这家公司去年被脸书公司以近20亿美元的高价收购……
2012年,美国颁布《促进创业企业融资法案》,特别允许通过互联网为创业企业的项目募集资金,开启了众筹合法化的大门。欧盟则将众筹纳入“2020战略”。这种融资方式已成为德国、法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不少小微企业摆脱资金困境提供了重要途径。对于过半企业面临融资困境的希腊、西班牙等南欧国家,众筹不失为一种可行选择。
当然,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众筹在显现创新力量的同时,也潜藏着风险,美国对股权众筹的监管,便反映出了保护投资人利益与支持创新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艰难博弈。《促进创业企业融资法案》设定了投资者的投资上限,将众筹平台与筹资人双方监管并举。但总体而言,各国对众筹的监管标准是碎片化的,如何整合与规范仍需不断摸索和实践。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