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微博上有一个热门话题叫“朋友圈式努力”,意思是很多年轻人在朋友圈立flag,但最后几乎没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
他们努力健身、努力学习、努力精致,到头来不过是朋友圈里的一场表演。
正如作家李尚龙说过的一句话:看到的都是光鲜,看不到的都是苟且。
其实,真正的努力,何需在朋友圈里证明。
“朋友圈式努力”,不过是在自欺欺人
我认识的一个小伙伴阿肖,她经常喜欢在晚上发办公室加班的照片到朋友圈,在周末晒一个咖啡厅定位,附上一本书的图,在凌晨发布学习英语的打卡。
一开始我挺羡慕她的,觉得她特别上进、好学,业余时间还这么努力;
可直到有一次我和她一起去书店看书,才发现她的学习状态是同时找好几本书放在桌子上,每一本简单地翻几页,然后就开始拍照,期间还时不时地和我说话。
因此我看书的时候,思路总是被她打断。
后来从一个朋友那里得知,阿肖其实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上进与勤奋。
她工作经常马马虎虎,非但不认真,反而喜欢耍一些小聪明,所谓的在办公室加班也是因为加班到晚上8点以后能拿30元的餐补费,其实是坐在办公位上刷剧。
朋友圈里的背英语单词、周末看书也只是一时兴起才会去做,但一般都是三分钟热度,或者只是为了发个朋友圈秀一下,装装样子罢了。
她记录在朋友圈里的生活,总是那么上进、努力;她给别人看的日子,总是很具有正能量。
可事实呢?她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所谓的“努力”只是给自己穿的保护色。
而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和阿肖一样,在朋友圈里热情积极,无比勤奋,实际情况却慵懒迷惘,不堪一击。
这种“朋友圈式的努力”不过是给自己营造了一个“我很优秀”的假象,感动了自己,也欺骗了别人。
与之对应的是心理学上的一个道德许可效应:
意思是当你为了某个目标,付出了一些表面的努力,甚至只是预想了宏伟的计划,就往往把自己感动坏了,觉得自己已经在变好了。后面的做或者不做,你已经不会那么尽心尽力了。
可“伪努力”终究不是真正的努力,一味地自欺欺人,没有丝毫用处,反而是干耗时间。
努力是做给自己瞧的,不是给别人看的。它是最不会骗人的一个名词,因为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真正努力的人,不会在朋友圈里喧嚣,也不会向别人证明自己,而是低头默默付出,脚踏实地地做事。
没错,真正努力的人,不会把时间用在发朋友圈上,他们往往惜时如金,更愿意把时间用在自己身上。
他们把努力当成了一种习惯,不用依靠外界来监督自己,更没有时间感动自己。
反倒是那些不怎么努力的人,雷声大雨点小,稍稍有一点本事,就拿出来秀,最后也是给自己寻求一点心理安慰罢了,并没有实际的意义。
很喜欢网上的一句话:
“努力”不是一场盛大的马拉松,而更像一场孤独的奋斗,不需要那么多的人,站在路边为你呐喊助威。
真正努力的人,不会把努力拿出来晒。
真正努力的人,从不炫耀。
正如俞敏洪的那句话:
进步都是关于你自己的事情,无关他人。只要你保持自己的生命在进步,付出足够的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结果。
深以为然。
生活永远是活给自己看的,而不是做样子给别人看。
反观生活中那些爱炫耀的人,不过是因为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就像我们平时常说的“一个人越没有什么,才会越炫耀什么”。
真正努力的人都是悄无声息的,他们一直在默默前进,不张扬,不炫耀,按照自己的节奏向前走。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