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道德经》中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成大事者,必先抠其细节。唯有在细微之处上心,才能真真切切办好事情。养生也是如此,光在口头上做文章,不再实际处落地,也是一纸空谈。
在养身这件事上,一直以来都是百家争鸣,众说纷纭。但其实,最好的养生,不是锻炼,也不是睡觉,而是一个字:“微”。做到了这三个微条件,便能养好身,养好心,顺遂平和。
少食,微饿,增寿 曾仕强教授在谈论“福报”的时候,举过一个特别经典的案例。他说:一个人能享多少福报,不用去算命,只要看他日常的饮食习惯就知道。懂得细嚼慢咽,吃饭只吃七分饱的人,往往能活到寿终正寝;而一上桌就狼吞虎咽,通常都很容易生病。
他说的并非危言耸听,也有科学依据。据了解,有80%的食道癌患者都有不良的饮食习惯,而多数的胃病患者也是因为饮食上的不规律造成的。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适当地减食,节制自己的口腹之欲,使得脾胃运化有度,方是延年益寿之道。
正所谓:“ 节饮食,乃却病之良方。”好的肠胃健康,是从节制饮食习惯,饭吃七分饱,菜吃七分好开始的。
少想,微思,宽心 有一个特别“反常”的现象。现代人物质、生活条件都比十几年前的人好上数倍。但现代人的幸福感却大不如前。为什么日子过得好了,脸上的笑容却少了?
曾仕强教授说:
凡事不要想太多,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懂得跟着天意去走。所谓的成事在人,人能成的都是目光所及,计划之内的小事。而真正的大事都是“看天意”,天意能成,功到自然成;天意不成,还需静待时机。
天地之大,无穷尽;人力微茫,同草芥。人这一辈子是斗不过天意的,冥冥之中皆有定数,我们能做的,无非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因此,一个人少去想事,多去享受生活,去体会一切的发生,才是真正的人间正事。
正如《格言联璧》中所说:“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倘若事事都要计较个清楚,弄个明白,反而容易不快乐。凡事少掺和写,遇事潇洒些,世事看淡些,方能获得喜乐人生。
少言,微语,养福 鬼谷子有两个弟子,一个孙膑,一个庞涓。庞涓在山中修行时,就习惯性的口无遮拦,经常说出一些不好的话。在出山之前,鬼谷子特别警醒他一定要少言,寡语,惜字如金。
可庞涓一入宫,就断言之后的国运,惹得当时的帝王不快,险些葬身于地牢之中,幸得赶来的孙膑相救,才免于一难。俗话说:“ 一言可招福,一言可招祸。”
曾仕强教授说:从小到大,凡是话太多的人,第一个伤元气,身体不会好;第二个,人家听了就讨厌。人的话头一旦密了就容易口无遮拦,也容易说出一些不经脑子的话,败坏一些事情。嘴上关不住,福报也会随着言语溜走,更何况,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的话多了,是非祸患也就随之而来。所以,人一定要学会把住“口风”,守住“口德”,养好“口欲”,才会有“口福”。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