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国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通航”)是海南省属国有企业。作为甲类通航企业,具有CCAR- 91部、CCAR-92部、CCAR-135部、CCAR- 136部运行资质和CCAR- 145部维修许可、CCAR-147部维修培训许可,具备独立完成境内外各种环境下通航飞行作业的能力,以海陆石油后援、航空应急救援、海事空巡、航空器代管、空中游览、执照培训等业务为主业。目前机队规模18架(含自有及租赁),机型包括S92、S76C++、MI171、AW109、AC313、SK350。企业系统员工493人。
中国通航运行能力涵盖直升机、固定翼飞机、无人机领域,是国内唯一一家执管直升机+固定翼飞机+无人机的企业。飞行作业区域涵盖沙漠、戈壁、高纬度寒带、海域、高原,覆盖全国31 个省、自治区,具备独立完成境内外各种环境下的通用航空飞行作业的能力,并保持了39年国内通航运营最高安全生产飞行记录。
公司运营管理海口甲子机场、白沙元门机场、儋州和庆机场、烟台蓬莱机场、天津塘沽机场等机场,立足构建主次分明、功能协同、覆盖面广的智慧起降基础设施网络,打造机场集群及evtol等新型航空器验证试飞及组装、展示、交付中心;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并上线了低空智慧管控平台,实现飞行前、中、后全流程管控,初步形成“通航机场+信息网+服务网”的基础设施发展格局。
中国通航前身为1952年成立的新中国第一支通用航空力量—— 军委民航局航空护林队。1966年,在专业航空大队基础上,成立民航第二飞行总队。1982年整建制改为“中国民航工业航空服务公司”,成为全国民航走企业化道路的第一家航空公司。1989年,为更好的与国际接轨,更名为“中国通用航空公司”,成为当时高中低空机型最全、作业能力最齐备的通航企业,也成为中国通用航空事业的时代领航者。1998年,与东方航空进行联合重组,成为民航第一家被兼并的通用航空公司。2017年,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通航产业亟待发展的大背景下,整建制划转到中国航空器材集团有限公司旗下,2018年12月,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国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2022年底,中国通航股权划转至海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为海南省属一级企业。中国通航立足海南自贸港,积极发挥自身核心运行能力优势及省属国企通航产业引领作用,推动全岛立体化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服务国家传统能源增储上产及绿色能源开发利用、全面拓展低空运输及旅游布局,并逐步形成“121”新战略发展格局,“1”即1个核心能力,以高品质基础及高端通航运输保障,成就行业内最高商誉核心运行能力;“2”即低空文旅板块、资产管理+科技创新两大板块,“1”即1个延伸业态,积极延伸通航制造、维修、贸易金融、培训等业态,推进通航上下游全产业链布局,全力打造国内通航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并立志打造服务低空产业全生命周期的低空产业链主企业。 |
|
|
|
|
|
|
|